“去动物园先去看猴子还是老虎啊?”
“猴几!!!”
“我们先去看老虎吧,虎园左转就到了,猴山太远。”
“喝苹果汁还是橙汁啊?”
“橙汁橙汁!!”
“橙汁酸牙,我们喝苹果汁好不好?”
“喜欢哪条裙子啊?”
“这条绿色的吼吼看!”
“啊,那条好丑的,你看妈妈手里这条多好。”
“尊重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很少有父母能够“知道”并“做到”。
我们知道,要尊重孩子。
但是,真正能做到“尊重”的父母真的不多。
总是习惯性地以“为你好”为出发点,用“以后别后悔”为结点。
爸爸妈妈急于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传递给儿女,好让他们少走弯路,出发点是对的。
但是,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曾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心,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黄磊在《向往的生活》里谈到自己女儿多多的教育模式: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要教会她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我不喜欢摆爸爸的架势,在我看来,亲身示范,让她身临其境地体会更好。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她就要承担不做的结果,为自己负责。
贝儿问黄磊,能不能玩一会儿多多的狗。
黄磊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
“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多多。”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其实是对孩子变相的伤害
纪伯伦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雏鹰之所以能在跌入谷底之前,绝处逢生,是因为在起飞之前,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锻炼。
孩子在离开爸妈之前,也需要空间锻炼自己,直到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至少要将自己的精神生命上升到自尊之上,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再轻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自尊是精神生命的起点,自尊之上还有自受、自喜、自拜、自恩、自信)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多的希望,所以总是太过紧张孩子的成长。
但是,无论如何,对孩子最大的好处是,不轻易替代孩子做出选择,更不要代替孩子成长。
不要忽视孩子的需求。
常常思考:这些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孩子需要的?
不要用“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为借口,剥夺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
就如冰心所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 上一篇:一样的老师,为什么学生
-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