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家长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难事,有一位妈妈感言:世界上最不容易做好的事就是教育孩子。杨凤霞觉得教育孩子最难的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教育好了孩子。她说:“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记录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必刻意地观察,就感受到大人太多的态度,不必刻意地学习,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言行。所以,教育孩子最难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杨凤霞说的话是对的呢?还是错的?她教育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杨凤霞是一名小学老师,有一个17岁的儿子叫杨震宁,丈夫是一名工程师。他的儿子杨振宁现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小学和中学一直就读于济钢鲍山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优秀,2010年5月作为推荐生,被山东省实验中学提前录取。小学、初中、高中都被评为济南市三好学生,初中三年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现任实验中学学生会安全部部长。
通过杨振宁在学校的表现,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杨凤霞这位母亲把自己作为家长的架子完全放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她知道如果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只有在自己做好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孩子,给孩子更好的爱,她没有把教育孩子和爱孩子分离开来,真正做到爱孩子才是更好的教育孩子。
正如欧爸(欧阳维建)所说:爱孩子就是爱到“问题孩子没问题”!因为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每个孩子的问题只有孩子接受到爱的能量、不害怕问题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杨震宁的母亲,从教二十多年的她见识过无数的孩子,不少家长觉得跟孩子沟通难,一讲道理,孩子就反感。她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段时期孩子放学回家就喊“烦死了,又要背政治”“烦死了,作业那么多”。我想他带着这种心态去学习,学习效率一定很低, 压力也会很大,怎么办呢?有一天,我下班晚了,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休息,孩子放学回家,看到我就问:“妈妈,你怎么没做饭啊,是不是不舒服?”我就说:“烦死了,学生不听话,工作又太多,明天不上班了!”
“妈妈,你不上班,你班的学生怎么办?”“是啊,心情好也要上班,心情不好还要上班,为什么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就像你的政治题,高兴也要背,不高兴也要背,也许高兴时记忆能力更好呢!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努力过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关键。”自此以后,孩子就再也没喊过“烦死了”之类的 话。尤其到了高中,我看到孩子有时作业特别多,就问孩子会不会觉得学习很烦,孩子总是笑笑说:“没有,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意思的。”
其实,在家里经常听到孩子会抱怨作业多、不愿意写作业等等之类的情绪,但其父母真正做到像杨凤霞这样的是少之又少。她没有用严厉的态度去要求孩子做,而是用巧妙的换位思考的方式把难题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爱孩子是要让自己心中装着孩子,自己变成“孩子王”,做孩子的精神领袖,要与孩子成为爱的精神共同体!
杨凤霞认为, 孩子的兴趣点往往就是教育的支点,家长要根据这个支点,去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很自觉的去研究,从不觉得苦、累,而且收获也会很大。
我们动能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很多家长都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时,有一阶段,杨震宁迷上了做化学实验,总要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把牛奶与碱面混在一起,把各种饮料和小零食放在一起,还有醋、油等等,混放在不同的小瓶中,有的还要加热,说是要培养什么细菌、微生物等。那一时期,家中霉味、臭味不断。杨凤霞真想把他的瓶瓶罐罐都扔掉,可她知道,孩子的兴趣,就像破土而出的小幼苗,需要家长耐心呵护、引导,才能长成大树。于是,给他借来了初三的化学书,买来了几本有趣的化学书,爸爸开始给他讲一些化学反应原理。从此 杨震宁迷上了化学,初中时就把高中化学全部看完。
这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意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给扼杀在摇篮里,要去呵护它,也许这种兴趣就是孩子将来要成就的事业。作为父母,要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看成他身上的闪光点,他的优点,并且要做到“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才有激发潜能的能力,才能接受到父母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
- 上一篇: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 下一篇:学会欣赏,让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