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都是“建设家园”这一工作的合作伙伴。无论孩子的成就如何,无论孩子与父母是否同居一地,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关系的建设与演变,是伙伴间永不停止、无法切断的联系。
195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系列的幼猴实验,旨在调查成长的需要是否只是由生存等所谓的基本驱力来满足的。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猴分离,并在室内放两只玩具母猴。一只玩具母猴是由铁丝网编成的,虽然触感冰冷坚硬,但是能提供奶水;另一只玩具母猴是由毛绒布和泡沫橡胶等柔软温暖的材质做的,但是没有奶水。
实验证明,幼猴更愿意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与绒布猴子待在一起的幼猴表现得更安静、更好奇、更安心。
从婴儿起,我们活着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为了有安全感、为了快乐、为了得到爱。人具有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
对于婴儿来说,就是是否有足够的抱持身体的接触;对于会走路的幼儿来说,就是母亲是否在视线范围内。在母腹中时,胎儿泡在羊水里,被胎盘紧紧地包裹着,听着母亲的心跳。突然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全都极大地改变了,尤其是环境的巨变。
为了让婴儿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我们最好能尽量模拟其原来的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一定的温度,紧紧地抱着他,在母亲暖暖的怀抱里慢慢长大。
随后,有人就会问:那等孩子长大了,抱不动了,怎么办?是不是这种情感就会渐渐消失?可以明确的回答:肯定不会!
著名教育家欧阳维建老师(欧爸)研究出的动能教育文化特征之一(爱的具体行为)就延续了这一情感,欧爸认为合理运用好全身各部位的资源就是衔接家庭情感亲密无间的桥梁。如身施(拥抱)、语施(温和的话语)、脸施(微笑)、眼施(关爱鼓励的眼神)、手施(大拇指)、耳施(认真倾听)等等,都会让父母与孩子的情感紧紧相连。
爱的行为好奇妙,我们一起来探讨
要想家人在身边,爱的行为记心间
爱的行为有哪些,我来给你倒一倒
嘴的功劳可不小,赞一赞、夸一夸,
在他心中安个家
陪一陪、抱一抱,对他来说最重要
鞠一鞠、跳一跳,男女老少都需要
鼓一鼓、翘一翘,家人情谊就来到
亲一亲、笑一笑,兄弟姐妹开怀抱
点一点、聊一聊,爱的行为有诀窍、有诀窍
————摘自《欧爸“倒过来”动能教育文化特征六(爱的行为哟哟歌)》
- 上一篇:“累觉不爱”倒过来,到
- 下一篇:今天你微笑了吗?——同